湖北省社科院召开习近平文化思想协同研究工程之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化强国建设”理论对话会

作者:彭琪 朱逢源 曹淑娜 时间:2024/7/31 15:06:09

2024年7月25日上午,由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与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化强国建设”理论对话会在武汉市滨湖大厦举行,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协同研究工程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湖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徐艳国出席会议并致辞,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生代表参与理论对话,《江汉论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理论月刊》《湖北大学学报》《学习与实践》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交流,会议由湖北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魏登才主持。

 

图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化强国建设”理论对话会现场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徐艳国在致辞中指出,要从不同层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一是要学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等,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二是要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总体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从“大文化”视角出发,就文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三是要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各领域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对文化建设各领域作出周密部署安排,要结合实际加强专题研究。

徐艳国提出“第二个结合”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动力源,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第二个结合”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方法论,指引文化强国建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维度全面发力。“第二个结合”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资源库,五千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第二个结合”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压舱石,为我们维护文化安全起到至关重要保障作用,支撑更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图为徐艳国致辞现场

在主旨报告环节,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岳奎教授在《“两个结合”与中国共产党基因独特性的塑造》报告中阐释了“政党基因”概念,指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基因得以持续锻造、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尹旦萍教授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个维度》报告中就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三个维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阐述。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燚教授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历史性成就》报告中总结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理论、制度、体系架构、具体成效四个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罗志刚研究员在《以“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报告中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三个方面探讨了进一步加强现代文明建设的路径。湖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梅珍生研究员在《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大问题》报告中指出,实现精神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主旨报告发言现场

在青年论坛环节,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吕宏山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探析》报告中指出,思想理论科学性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与把握,更体现在方法论上的高度自觉。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琪在《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探析》报告中指出,在文化遗产保护上,要坚持保护优先,实现护用统一;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实现古今相融;要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西互鉴。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翁俊芳在《为什么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保障。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鄢然在《“历史合力论”视域中的“第二个结合”》报告中指出,在“历史合力论”视角下“第二个结合”是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而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

图为青年论坛发言现场

在学生发言环节,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代表,就中华文明特性、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高校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特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

图为学生代表发言现场

在期刊代表发言环节,特邀期刊代表就学术规范、期刊风格、选稿取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期刊代表发言现场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哲学研究所部分师生代表,湖北省社科院科研处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