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行动纲领,是湖北省第一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是指引湖北未来一段时间“怎么干”的行动指南。然而,规划的落实落地以及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都需要科学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引导。
一、构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纲要》构建了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相关表述主要在二处。一是在《规划纲要》的第四章发展指引部分,主要确定了湖北省四化同步发展评价综合指标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分项指标。四化同步发展评价指标包括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县城-乡镇-村庄三级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完整覆盖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等8个指标。新型工业化指标包括5类17个指标,信息化建设指标包括5类17个指标,新型城镇化指标包括3类12个指标,农业现代化指标括6类15个指标。二是在《规划纲要》的第五章支撑体系部分,提出要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和教育科技人才体系的能力、水平和体系化程度,其中,综合交通体系指标包括2类8个指标,现代物流体系指标包括3类4个指标,教育科技人才体系指标包括3类11个指标。
二、构建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阐释和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指明了湖北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绘制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设计图”“施工图”。构建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便是确保《规划纲要》“按图施工”的重要抓手。
一是导向作用。《规划纲要》把贯彻落实中央重要指示要求细化实化到发展思路、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上,指标体系的设计对全省及各市州工作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评估导向与中央、省委相关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体现现实指导性。二是约束作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干什么”以及衡量标准,使各级参与主体清楚工作要求和目标,明晰应如何达到考核要求,从而约束各参与主体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进度,让他们抓住阶段性工作重点,以确保达成目标。三是凝聚作用。大家拥有同一张“施工图”,都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通过把目标细化成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才能无往而不胜。四是竞争作用。通过考核指标体系的设定明确目标后,通过不断努力,相互竞争,最后完成目标任务。这个过程中能很好的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从而相互竞争探索出更好的路径,得到更优的效果。五是激励作用。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建立重大政策举措、重大改革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督导评估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提拔重用和市州评优评奖的依据,可以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三、贯彻落实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着力点
一是让考核评估易操作。加快制定《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方案,研究制定年度考核评估办法,将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指标、重要任务举措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用好考核“指挥棒”。
二是让考核评估可操作。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评估评价。开展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与评估,根据需要适时调整规划实施重点、政策举措及保障机制,并调整相应的指标体系的目标值。创新和改进统计工作,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和数据资源,提高规划实施监测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是加强考核反馈。通过考核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按照规划纲要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逐一落实,促进规划落实落地并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