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先声2023年第3期:湖北流域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张俊 时间:2023/4/7 17:56:24

《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是湖北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行动纲领。这既是对新时代湖北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推动湖北建设现代化强省的重要指引。

一、湖北流域治理的宝贵经验

提倡规划先行,谋划流域治理战略。统筹规划、规划统筹,即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在流域治理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共同发展,这是湖北多年实施流域治理的重要经验。一是掌握流域底数,通过实地勘测、水文监测等多种途径,建立含“三江”(长江、汉江、清江)“五湖”(长湖、洪湖、斧头湖、梁子湖、汈汊湖)的流域基础数据库,夯实湖北流域治理基础。二是制定流域规划,湖北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1+5+N”规划体系为主线,逐步实施“三江五湖流域治理。三是设定规划底线,明确水安全、水资源承载上限和水生态保护3条安全底线,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实施危机应急处置,严防流域生态发生系统性风险。

突出治水为要,实施流域精准治理。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治荆楚必先治水。湖北针对江河湖库防洪、水资源约束和现代水网建设等突出问题,开展持续多年的精准治理。一是健全防洪排涝体系,重点流域建设骨干泄洪通道,增加湖泊、水库的洪水拦截储蓄能力,畅通城镇排涝通道。二是提高水资源均衡配置能力,建设引江济汉、清江引水、鄂北水资源配置等重点工程,统筹推进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推进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河道改造,加快水库、水利枢纽等基础设施除险加固,增加中小型灌区输水补水。

践行绿色发展,促进人与流域和谐共生。湖北在流域治理进程中,同步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是依据湖北生态资源约束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一是建设惠及民生的暖心流域,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载体,引导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工程项目,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加快农村饮水升级改造,改善供水品质。二是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流域,采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湿地、长期禁渔等多种措施,抓实江河湖库流域大保护,强化流域污染防治,启动流域沿岸造林绿化行动,全面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三是缔造美丽宜居的幸福流域,启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优化滨水生态空间规划,改善流域沿岸生态环境,建成富水、沮漳河等美丽宜居流域样板,有效提升流域片区内群众的幸福感。

严格依法治理,初步建立流域治理机制。为巩固治理成效,湖北初步建立流域治理长效机制。一是形成流域生态法规体系,湖北省人大先后制定有关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26件,目前省级现行有效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共有50件,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流域生态保护法规制度。二是河湖长制取得实效,依托联席会议机制和工作平台,实行河湖长制考核评价、履职通报等机制,推动流域生态持续向好。三是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省17个市州共履行生态补偿协议31个,全省82个县(区)已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跨界断面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二、湖北流域治理的深刻启示

坚持守正创新,以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湖北深刻认识到,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必须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通过科学调整流域空间布局,促进全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既是湖北继承以科学规划的顶层设计为引领的经验延续,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全新探索。一是四化发展同频共振,关键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二是重塑用地供给结构,要加大生态用地供给,保障自然生态安全;集约建设用地,保障重大生产力安全。三是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推广使用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效率;倡导低碳生活,根治各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四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强县工程,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坚持底线思维,以流域安全底图保障湖北发展蓝图。湖北深刻认识到,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必须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这是湖北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延续以治水为主的安全治理路径,致力将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统一于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之中。一是严守水安全底线,要提高水利设施防洪能力,加快建成现代水网、水源调配、城镇排涝等工程,提高水灾害防御能力。二是严守水环境安全底线,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保护水源地;开展饮用水保供、水生态修复,确保清水东流、净水北送。三是严守粮食安全底线,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促进粮食增产。四是严守生态安全底线,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湿地维护,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坚持系统观念,以四大支撑体系赋能先行区建设。湖北深刻认识到,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必须以综合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四大支撑体系。这是湖北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支撑体系,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沿江交通干线和一体化交通枢纽港站,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鄂州、十堰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强化多式联运,推动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融合。三是完善能源保障体系,提高油气输储能力,加快页岩气开发,培育壮大氢能产业。四是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体系,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打通科创转化链,构建新型人才发展平台。

坚持问题导向,以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流域综合治理能力。湖北深刻认识到,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健全优化治理体系。这是湖北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建章立制促进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作出的明确部署。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在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中的领导作用。二是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具体实际,调整完善规划,落实底线管控要求,细化发展指引。三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地区或部门年度绩效考评,着重考核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工作实效。四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持续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完善湖北城乡社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