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开展青年学术沙龙暨网上读书交流活动

作者:叶闽慎 时间:2022/7/26 10:40:53

2022年7月21日上午,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开展了新一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网上读书交流活动。本次读书交流活动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由社会学所所长李海新主讲该书,与会科研人员分享了阅读该著作后的思考和体会。

李海新介绍了这本书的主题,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加以批判,批判其错误的唯心史观,进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论述了共产主义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他将全书的具体内容概括为对13个问题的回答,包括“什么是德意志形态?哪些人是所谓的德意志形态家”“如何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进行比较”“如何认识和理解市民社会”“如何认识人的解放”“人类生存的三个条件”“如何消除异化”“马克思恩格斯如何描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如何描述共产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革命”等。李海新认为,本书对于现实有四点启示: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理论武装;第二,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第三,要认清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和复杂的斗争形势,同各种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第四,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原则不动摇,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叶宁认为本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对意识和物质关系的颠倒,系统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阐明了要调动劳动者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调整生产关系的道理。本书启示我们,只要在改造主观世界同时进行工作上的革新就能够实现自我超越,这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及自我革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许伟认为阅读本书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于人的发展必须以社会物质生产作为基本前提和条件,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必需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于与私有制相联系的自然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让发展成果更好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张明认为我们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思想的认识多是经后来学者提炼过的,读原文更能体现作者原意。要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本书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和主动权。

本次活动紧扣《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经典著作,讲述和讨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具有较强的学术启发性,对于未来的科研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